7月17日,2025年福建省青少年劳动技能大赛暨2024-2025AILD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大赛(福建赛区)选拔赛顺利收官。此次比赛由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组委会主办,福建省科技馆、福建省自动化学会、福建省教育学会承办,福州市青少年创新学院与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协办。17日下午,2025年福建省青少年劳动技能大赛颁奖典礼在福州高级中学力礼堂举行。福建省科协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林学理,福建省自动化学会会长郑松,福建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敏,福州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颖,福建省科协科普部部长吴良军,福建省科技馆馆长杨勇,福建省科技馆副馆长邱峰,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张立伟,福州高级中学副校长陈增出席活动。
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简称AILD)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2022年,AILD大赛进入由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成为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之一,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青少年劳动和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多元思维、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次劳动技能大赛共有123支队伍参赛,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其中挑战A绿水青山(无碳小车)50支队伍,挑战B负重致远(创意结构)55支队伍,挑战C点石成金(智能农场)5支队伍,G周游列国(丝路AI机器人)13支队伍,共303名学生参加。本次大赛共有30支队伍获一等奖,29支队伍获二等奖,27支队伍获三等奖。
在今年的“绿水青山”项目挑战现场,来自小初高不同学段的选手们再度齐聚。他们运用桐木条、木轮、轴承、线绳等简易材料,开启了一场“无碳小车”的创意搭建之旅。随着比赛开始,一辆辆凝聚着选手们智慧与汗水的无碳小车,在重锤的牵引下,沿着赛道快速前行,巧妙地越过减速带,向着终点全力冲刺,它们的精彩表现也引发现场观众的阵阵惊叹。
在“负重致远”项目中,选手们全神贯注,气氛紧张而热烈。他们充分调动所学的物理、数学知识,以桐木条、胶水等材料为“武器”,开启创意结构搭建之旅。选手们反复测量、精心拼接每一根木条,不断调整结构设计,只为打造出最完美的承重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充分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精神,力求用最精巧的木质结构承载起最大的重量。
“点石成金”赛场上,选手们正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这场科技与农业的奇妙融合中。他们需在虚实结合的场景下,运用自备的主控板、传感器等器材,搭建包含数据监测、智能浇灌、智能补光系统的智能农业硬件作品。随着随机抽取的任务公布,选手们更是沉着应对,充分展现出对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深刻理解。
“周游列国”项目里,选手们全神贯注地操控着丝路AI机器人。只见机器人从基地出发,精准驶向“东方瓷器”模型,稳稳托起瓷器脱离模型,接着载着瓷器返回基地,又奔赴“西方红酒”模型,将红酒带回并放入交换框,一系列动作流畅连贯。期间,机器人自主往返,尽量减少重启次数以争取额外奖励分,精彩表现赢得现场阵阵喝彩。
典礼上,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张立伟代表裁判委员会对大赛进行总结点评。他指出,本届大赛中,各学段选手在智能无碳小车制作、智能农场搭建、丝路AI机器人操控等项目中展现出扎实的技术功底,无论是无碳小车的精准设计、智能农场的高效运作,还是机器人对丝路任务的顺利完成,都体现了技术上的显著进步。更值得肯定的是,选手们在团队协作中配合默契,在面对突发问题时能运用创新思维积极解决,充分彰显了当代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张教授鼓励选手们将此次赛事的经历化为动力,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持续探索、不断成长,收获更多知识与能力。
本次大赛不仅是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能力的比拼舞台,更让 “自主、协同、探究、实践、创新” 的理念深植人心。选手们用汗水与智慧诠释了新时代青少年的风采。愿这份对科技的热爱与对劳动的热忱,伴随他们在成长之路上不断探索,书写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