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群智研·公开周⑪︱项目赋能引思辨,探微析理破迷障——化学学科教研

2025年10月24日,福州高级中学市级教学开放周化学学科专题活动如期开展。何铭凯老师与林繁萱老师分别围绕不同教学主题,将化学原理与生活应用、高考复习深度融合,为在场师生呈现两场兼具科学性与启发性的优质公开课,展现化学学科“源于生活、归于应用”的独特魅力。

何铭凯老师执教《硬水的软化和水垢的去除》一课,以真实生活情境为依托,围绕“硬水软化”和“水垢去除”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从日常现象中提炼出背后的化学本质——沉淀溶解平衡。何老师巧妙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从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定性解释现象本质,结合数据定量分析平衡移动方向,通过“现象观察—原理分析—模型建构—定量验证—实际应用”的教学路径,层层推进,最终构建“沉淀生成-溶解-转化”认知模型,学会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

林繁萱老师以“高三一轮复习”为背景,开设《理有机信息,提推断能力》一课,以卤代烃储备信息和陌生信息为主线,依托教材复习有机物的基本性质。课程以高考常见信息为载体,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提炼“读信息、分析信息、用信息”的陌生信息分析方法,串入“切割拼接法”与“电性匹配原则”,帮助学生从结构、电性角度理解有机反应本质,突破有机推断难点,达成一轮复习回归教材、提升能力的目标。

公开课结束后,来自福高教育集团校闽江学院附中和福州四十中、南平市高级中学、惠安骨干教师跟岗研修教师以及福州市各中学的化学教师共同参与研讨。福州教育研究院高中化学学科研训中心组成员、福州市学科带头人江茂珍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江茂珍老师对两节高三复习课给予高度评价。何铭凯老师以生活生产中的水垢为情景,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思维模型,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化学符号三重表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围绕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点设置若干个教学环节,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结合,引入演示实验验证数据,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贴合高考。这是一节高三复习的示范课,值得借鉴推广。她建议日常教学还是要注重引导和加强学生书写与表述规范性。林繁萱老师课堂激情饱满,聚焦高考痛点、注重学科融合,结合伴学平板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引入的“电性匹配”观点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反应的成、断键机理,从而更准确地进行有机合成路线的推断。她建议课堂中增加学生思考、交流、表达的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思维外显。江老师同时提出高三复习的几点建议,以生为本的有效复习、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培养能力。

在场教师围绕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互动、素养落实等方面展开交流,分享教学心得与改进建议,在思维碰撞中共同提升对化学课堂教学的理解。

本次化学学科公开周活动,是福州高级中学“岗位大练兵”的重要组成部分。何铭凯老师与林繁萱老师的课堂,分别从“情境化教学”和“复习课高效设计”两个维度,展现化学学科的教学特色;课后研讨则为全市化学教师搭建交流共享的平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未来,福州高级中学化学组将继续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公开课展示等形式,探索化学教学创新路径,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持续发力。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