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教育深化,探寻思政涵育路径。为落实新课标要求,推动课堂教学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2025年10月24日,福州高级中学举行2025-2026学年市级教学开放周美术学科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艺术的展示,更是一场教育智慧的碰撞。福高教育集团校闽江学院附中和福州四十中、“山海协作”帮扶校南平市高级中学的美术教师,福州市中学美术学科谢赠生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和福州高级中学美术教师齐聚一堂,共赴这场美术教研的盛宴。


当文物走出课本,当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一场关于福建古代文明的探索之旅,在福州高级中学艺术教研组黄秋洁老师的课堂上生动展开。黄老师以湘美版美术鉴赏课程《走进博物馆》为基础,设计并实施《走进博物馆之福建博物院》项目式学习,黄老师创新性引入精心设计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福小博”,让高一学生沉浸式感受闽地千年文明的魅力。



在项目筹备阶段,黄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式学习任务手册和“福小博”智能体,引导学生先行了解福建博物院的建筑特色与展览布局,围绕重点解读“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厅的核心内容,学生开展团队合作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学习收集权威资料的方法,同时黄老师强调了参观礼仪与安全须知,让学生带着明确任务目标和严谨态度开启探索之旅。基于前期筹备,黄老师化身“引导者”而非“讲解员”,引导学生设计完成包含参观路线、观察要点、学习报告等形式的作业,鼓励学生认真记录文物细节,主动向博物馆智能体提问。从史前陶器的质朴纹路,到宋元瓷器的精美釉色,学生们在黄老师的适时点拨下,逐渐学会从美术视角分析文物造型,从历史维度探寻背后故事。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黄老师结合“福小博”,助力学生深化文物研究。“福小博”化身学生的学习伙伴,同学们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结合前期收集的资料与参观心得,撰写文物赏析文章、设计创意导览词,制作图文并茂的导览图与展示海报。在成果汇报上,学生们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研究的文物,课堂变成生动的“微型博物馆”,学生从“观赏者”变成“研究者”,深度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

在评课环节中,福州市中学美术学科教研员谢赠生老师表示,黄秋洁老师深度备课,勇于尝试项目式学习的课堂实践,同时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课堂,收到了成效,课例中的项目式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能力,更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希望黄老师继续探索更多融合多学科、连接课堂与社会的教学方式,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学生心中。
此次活动,不仅展现福高美术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的教学思路,更搭建校际教学交流的平台。福州高级中学艺术组将以此次公开周为契机,持续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深化美育教学改革,让艺术之花在校园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