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遍插祈安康,孝亲美德永流芳——我校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系列活动

菊酒泛香,茱萸插鬓,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自古便是中国人寄托美好祝愿的重要节日。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福州高级中学以“沉浸式体验 + 实践式传承”的方式,开展一系列别开生面的重阳节主题活动,让师生在实践中凝聚家庭与校园的温暖力量,感受传统魅力,让这个传统节日既有情感温度,更有文化厚度。

汉服翩跹绎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有名的是“桓景避灾”的传说,为进一步了解重阳节习俗的缘起,同学们精心编排汉服剧《桓景除瘟魔》。他们身着宽袍广袖的传统汉服,或扮演心怀苍生的桓景,或化身慈祥授艺的仙长,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皆入戏,将 “桓景拜师学艺、斩妖除魔保平安” 的神话传说生动再现。学生们从“被动听故事”变为“主动演故事”,在亲身体验中触摸历史脉络,不仅加深对传统节日习俗的认知,更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糕甜情暖敬夕阳

在重阳节这个尊老敬老的温馨日子里,福高学子将课堂上的文化传承延伸至社区实践。他们亲手制作桂花重阳糕,走进社区,为老人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以实际行动践行美德。社区里同学们不仅分享美食,还陪伴老人们聊天,向老人们介绍重阳糕的寓意,倾听他们往昔的故事,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社区负责人高度赞赏福州高级中学的公益之举,他表示:“福高长期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这次重阳节活动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深切关怀,更让大家在实践中学会感恩,将敬老爱老的美德代代相传。”这份情暖社区的善举,成为连接代际的桥梁,传递着浓浓的温情。

巧制雅物暖重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学生们亲手制作茱萸香囊,选取茱萸、薄荷等散发着天然香气的中草药,填充进五彩斑斓的布囊中,在一针一线间感受着传统手工艺的精妙,更将满满的心意与祝福缝制其中,切身感受着秋日里这独有的民俗韵味。

巧手制鸢,画笔绘秋意。同学们将彩纸裁剪出灵动形状,竹篾搭建起纸鸢骨架,再握着彩笔细细勾勒纹样,一只只满载心意的纸鸢渐渐呈现,纸鸢上的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同学们对佳节的期待,寄托着对家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

翰墨诗画,巧绘重阳。同学们执起笔,把对重阳的期许、对长辈的祝福,都落进书画里,每一笔、每一划,或娟秀,或洒脱,大家用行动诠释节日内涵,让重阳的意韵,在笔墨间悄悄流转,让传统美德在创作中自然生长。

登高望远贺重阳

同学们循重阳踏秋古俗,赴一场登高之约。在榕城山水中,拾级而上,欣赏秋景,放鸢长空,寄托心意。在亲自然、强体魄中,感受“登高踏秋,寄愿安康”的美好,将敬老思亲的节日意蕴悄然传递。

诗词传情颂重阳

古人常寄情于诗词之间,寥寥数十字,便让后人明白其中的寓意。主题班会课上,同学们先分享自己熟知的重阳节诗词,带领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还结合诗词创作背景,讲述登高赏菊等传统习俗的由来,引导学生分享与祖辈相处的温馨故事,让同学们在词藻间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此次重阳节系列活动,既是福高“培养有文化气质和社会责任的福高人”育人目标的生动实践,更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深度融合。福高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涵养文化气质,在实践式传承中厚植责任担当,在触摸历史中坚定文化自信,精彩纷呈的活动让“有文化气质、有社会责任”的育人初心,在薪火相传中绽放时代光彩。


图片4_副本.jpg


图片3_副本111.jpg


图片12_副本0000.jpg


图片17_副本.jpg

分享 :